新里程碑!中國首艘大型郵輪實現(xiàn)塢內起浮
備受關注的中國首制大郵輪,昨天迎來里程碑節(jié)點。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有限公司的船塢內,隨著滾滾江水不斷注入,巨輪首次實現(xiàn)塢內起浮,這標志著這條夢想之船的建造正式轉入“下半場”,向著2023年9月完工交付的總目標邁出關鍵一步。
中國首制大郵輪是中國船舶集團的“一號工程”,承載著中國造船業(yè)幾代人的夢想。這條13.5萬噸級的郵輪,總長323.6米,型寬37.2米,建成后將擁有超過2100間豪華客房,最多可容納超過5000名乘客。因此,將其稱為“漂浮的海上城市”并不為過。郵輪建造的難度,不僅在于大小,更在于復雜度。
與擁有3萬個零件的汽車、200萬個零件的高鐵、500萬個零件的大飛機相比,郵輪才是名副其實的“巨系統(tǒng)之王”——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全船零件總數達到2500萬個,共有136個系統(tǒng),2萬余套設備,涉及500多家全球供應商。由于結構特殊、工藝復雜,加上需要實現(xiàn)全球性的供應鏈協(xié)同,對中國船舶工業(yè)而言,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(zhàn)。
事實上,之所以要在船塢中讓巨輪先行起浮,是因為郵輪的技術特性和建造難度所決定的。郵輪對總重量和重心的控制要求非常嚴苛。為此,全船大量使用了厚度在8毫米及以下薄形鋼板,據統(tǒng)計,其薄板分段達到504個,占全船分段總量的75%,用鋼量則超過1.2萬噸。
由于大量使用薄板,因此,在裝配和焊接過程中,會在船體結構中產生大量殘余應力,如果得不到及時釋放,可能造成船體結構變形,繼而影響后續(xù)內裝工程。而通過整船起浮,使郵輪在船塢內由原先的“坐姿”變?yōu)樽杂筛B(tài),就能釋放和消除船體結構的殘余應力,同時,方便工程專家測量收集大量關鍵數據,從而為后續(xù)驗證船體重心控制效果,確保整船結構安全和重心穩(wěn)定,進而推動后續(xù)工程提供科學、全面、可靠的支撐。
自2019年10月開工建造以來,外高橋造船在中國船舶集團的統(tǒng)籌領導下,堅持以科技創(chuàng)新引領大型郵輪自主設計建造,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。今年10月,該船實現(xiàn)全船貫通。昨天完成塢內起浮后,首制郵輪的總體建造進度已達55%,絕緣敷設突破12.2萬平方米,電纜敷設超過1800公里,分別達到總體計劃的63%和40%。
大郵輪既是漂浮在海上的城市,也是造船工業(yè)皇冠上的明珠。塢內起浮達成后,首制郵輪的建造將全面進入內裝和系統(tǒng)完工調試的“深水區(qū)”,未來還將有各種新困難、新挑戰(zhàn)需要克服。對此,外高橋造船表示,他們將繼續(xù)弘揚科學精神、創(chuàng)新精神、團隊精神、工匠精神,不負眾望,不辱使命,為實現(xiàn)我國大型郵輪設計建造“零的突破”,摘下這顆光彩奪目的“明珠”作出自己的貢獻。
上一篇:最新款集裝箱船:沒有艙蓋,風力發(fā)電 | 下一篇:持續(xù)暴雨、洪災影響,巴生港貨物作業(yè)或推遲數天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