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西第一個自動化碼頭,拉胯了?
退潮之后,方知誰在裸泳?隨著進口貨量大幅下降,截至當?shù)貢r間10月25日,洛杉磯港有7艘集裝箱船在泊,只有1艘等泊,長灘港有9艘在泊位,無船等泊,船舶在泊位平均時間為4.7天。對比塞港時期動輒近百艘在港外等泊船只,美西兩港擁堵可說已經(jīng)解除。
掛靠洛杉磯港Trapac碼頭的ONE COMPETENCE號(8112TEU)與ONE MAJESTY號(6724TEU)從靠泊到離泊分別需8天與6天時間,高于洛杉磯港的平均作業(yè)時長,且ONE MAJESTY號早已下錨,預計需等待11天才能靠泊。
Trapac由商船三井(MOL)持股51%,對ONE的船舶而言,可說是自家碼頭,而且Trapac和位于長灘港的LBCT是美西港口唯二的全自動化碼頭,在人們的印象中,疫情期間自動化碼頭由于人工操作環(huán)節(jié)少,集裝箱周轉(zhuǎn)效率較高,是美西港口最后的顏面。
但在港口擁堵解決之后,Trapac碼頭的效率卻成了謎。截至當?shù)貢r間10月25日,洛杉磯港有7艘船靠泊,其中3艘停泊Trapac,1艘停泊YUSEN,另外3艘停泊則停泊APMT。作業(yè)船舶集中于Trapac與APMT,Trapac占地220英畝,岸線長約1411米,有4個泊位(2個自動化泊位),10臺岸橋、27臺自動化軌道吊與28臺無人跨運車;APMT占地484英畝,岸線長約2225米,6個泊位,19臺岸橋,部分區(qū)域?qū)崿F(xiàn)自動化。APMT體量較大,設備更多,但在作業(yè)船舶較少,且船舶運力為8000-9000TEU之間的情況下,只需4-6臺岸橋同時作業(yè),就效率來說差異不應很大。
對比Trapac與APMT近日作業(yè)船舶及操作時間,Trapac主要掛靠航線為THE聯(lián)盟的PS3與PS5航線,部署船舶運力為8500TEU-9000TEU,APMT掛靠2M聯(lián)盟的TP3與TP6航線(部署船舶運力為13092TEU-14000TEU)、海洋聯(lián)盟LOOP5環(huán)線(部署船舶運力為8452TEU),但掛靠APMT的Ever Lotus號(8452TEU)24日靠泊,預計29日就可離泊,MSC Ditte號(19224TEU)22日靠泊,預計29日離泊,掛靠Trapac的ONE COMPETENCE號(8112TEU)則于23日靠泊,預計31日離泊。以作業(yè)所需時間來看,操作8000TEU級別的船舶,APMT僅需5天,Trapac則需8天,Trapac的操作效率明顯低于APMT。
那么Trapac一直強調(diào)的卡車周轉(zhuǎn)效率又表現(xiàn)如何,疫情前,新聞中的Trapac碼頭以低周轉(zhuǎn)時間聞名,2019年,Trapac的卡車周轉(zhuǎn)時間可低至40分鐘,遠低于美西兩港平均87分鐘的周轉(zhuǎn)時長,因此達飛輪船旗下的APL將EXX快線轉(zhuǎn)移至Trapac。但洛杉磯港數(shù)據(jù)顯示,10月份該港卡車平均周轉(zhuǎn)時間為74分鐘,耗時最久的正是Trapac與APMT。
那么,這是自動化的鍋嗎?并非如此,長灘港LBCT的卡車周轉(zhuǎn)時間略高于25分鐘,在美西港口中最低。LBCT岸線長約1280米,有5個泊位(3個自動化泊位),現(xiàn)有14臺自動化岸橋,69臺自動化場橋以及73臺AGV。
從LBCT最近的船期來看,截至當?shù)貢r間10月25日,長灘港有9條船在泊,有2條船靠泊LBCT,COSCO SHIPPING ANDES號(14568TEU)10月21號靠泊,10月25日離泊,COSCO PORTUGAL號(13386TEU)10月22日靠泊,預計10月27日離泊,作業(yè)時間遠短于Trapac。
同樣號稱全自動化碼頭,是什么拖了Trapac的后腿?小圈也摸不著頭腦。不過蛛絲馬跡就藏在Trapac的官方宣傳中,在各類新聞及視頻中,無人跨運車將岸邊的集裝箱搬運至堆場堆垛前,自動化軌道吊移動箱子,卸到前來提貨的集卡車上,一個關(guān)鍵的作業(yè)環(huán)節(jié)被有意無意間隱去,就是海側(cè)的岸橋到底由誰控制。事實上,Trapac所用的岸橋為三井E&S控股旗下的Paceco品牌岸橋,需手動操作,且在工藝設計上,考慮到要與無人跨運車對接,為簡化工序,采用單小車工藝。調(diào)試時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由于需協(xié)調(diào)岸橋司機與跨運車,其作業(yè)效率只有20move每小時。LBCT則使用遠控岸橋,采用40尺雙小車工藝,一次性可同時抓取4個20尺箱或2個40尺箱。
事實上,三井E&S也承認雙方不在一個level上,日本海事研究協(xié)議會在一份關(guān)于自動化碼頭的報告中,基于三井E&S的資料,將自動化碼頭分為堆場遠控、堆場完全自動化、自動化碼頭三個階段,Trapac屬于第二階段,同階段有如鹿特丹港的ECT delta碼頭,LBCT則屬于第三階段,同階段的代表是上海港洋山四期。
另一個疑問是卡車周轉(zhuǎn)時間,疫情之前,船貨少,Trapac受益于堆場自動化,周轉(zhuǎn)效率較高。但如今美西港口雖然前端不再擁堵,后端集疏運問題卻沒有完全解決。Trapac由于布局不規(guī)則,且占地面積小,只設計了17個進出閘口車道,而APMT與LBCT分別擁有57個與45個,在集疏運不暢的情形下處于劣勢。底盤池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,美國車架與拖車分開管理,根據(jù)美西最大的底盤車架(chassis)池數(shù)據(jù),車架在碼頭與道路上的滯留時間依然很長,司機需要耗時提還車架。而LBCT在設計之初,就將底盤池規(guī)劃在了碼頭之外,司機無需排隊進碼頭提還車架,從而保證了美西12個碼頭中最短的卡車周轉(zhuǎn)時間。
自動化碼頭=效率高的等式未必成立,再優(yōu)秀的技術(shù),也需要人的設計與配合。在新建或改造碼頭中,各類自動化工藝越來越普遍,反而對碼頭以及供應鏈的整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,任一環(huán)節(jié)配合不當,都會掉鏈子,自動化碼頭,可以是救世主,也可以是魔鬼。
上一篇:美國奧克蘭港突然罷工,多個集裝箱碼頭被迫關(guān)閉 | 下一篇:千余艘船舶,滯留“黃金水道”! |